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文 嶼搸 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天空落水,你可曾感謝老天滋潤大地?夏日冬陽,你是否滿心歡喜接受它的溫暖?讀一本好書,嗅得到作者畫者及印刷師傅的徹夜守候?吃好米、喝好水,是哪些人為這一切付出心血?
天地之大,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數說不盡,但是,下一代的孩子,從何感動、從何學起?感恩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貌,學會把謝謝掛在嘴上而已。如何打心眼裡體會及欣賞別人所做的事、一個舉動、一個善念……,表達內心的真誠,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養分。這個養分得從爸媽身上散播出去,從一個家的沃土開始萌發。
前往動物園的捷運線上,一位年輕媽咪帶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女孩,小女孩不時向窗外張望,經過萬芳醫院站,上來了一位老爺爺,看起來有點步履不穩,小女孩沒等媽咪開口就將起身把座位讓給爺爺,爺爺笑了笑坐下,小女孩挨著媽咪低聲地說:「老爺爺跟我笑耶!」媽咪摟著小女孩:「對呀!老爺爺覺得你很懂事,他用微笑跟你說謝謝呢!」小女孩很幸福,有個懂得回應的媽咪,不像總怕孩子吃虧的爸媽,看到孩子把得手的位子讓人,就責怪孩子笨,還警告等一下活該跌倒。
「感恩」這兩個字,比「謝謝」來得更深入,在牛津字典上,它的含意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社會環境的改變,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康寧護專幼保科講師呂素美指出:「當孩子無法瞭解大人的辛苦付出,自然就無法產生感恩心。」
許多媽媽習慣等孩子睡了,或家人上班上學才做家事。如果你也是這麼做,那可得改變一下囉!有些事要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做,尤其是小小孩需要看到具體的行動,在孩子面前做更有意義。如果時間安排上必需等孩子睡了才做,也要讓孩子知道,等一下媽媽還要做些什麼,或為什麼要做,例如跟小小孩說:「媽媽要把衣服洗乾淨,這樣明天姊姊上學才有乾淨的運動服穿。」
付出關心,孩子耳濡目染
孝順親長是平常生活裡讓孩子體會感恩的根本做法。平常沒有和長輩住一起,打電話請安是最具體的表現? 有時帶孩子探望長輩時,主動做家事,並且告訴孩子:「阿公阿媽年紀大了自己煮飯、打掃都很辛苦,平常我們都沒有幫到忙,所以回來時要多盡點力。」這樣一來,孩子看到了行動,也瞭解了背後的意義。
親人間養成隨時體察彼此的付出,孩子也學會想要盡一份心力。有一年除夕,呂素美發完兒子的壓歲錢後,繼續整理要給其他親友小孩的紅包袋,兒子看到了,問媽媽為什麼還在準備,於是她一一告訴孩子這些是要給誰的,孩子聽完之後,把原先收好的紅包袋拿出來,跟她說:「媽媽!那我這個給你。」當然,做媽媽的還是讓孩子安心地保有自己的壓歲錢,但也領受了孩子的心意。
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 如何引導學齡前的孩子感恩
從小的生活紀律和生活的鍛鍊很重要,baby階段就能跟著家中的儀式學習,從具體的動作、言語去感受;2歲掌握喜歡當小幫手的年紀,在舉手之勞中,讓孩子學到責任,不會對別人的付出與服務感到理所當然。例如:把衣服分類,自己收拾碗筷。
2、3歲開始能學習關心別人的喜好。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提醒孩子「爸爸也很喜歡喔!」或是炒菜時,不要只顧著準備孩子喜歡吃的菜餚,即使孩子不愛吃,也讓他知道,這是爺爺喜歡吃的。」好吃的東西,孩子埋頭吃完了,別跟他說:「不要讓姊姊知道。」而是「姊姊也很喜歡耶」,問問他怎麼辦。
中班以後的社會能力發展達到能瞭解別人的意圖,動機,例如:積木弄垮,知道對方是故意或不小心,雖然會哭和生氣,但學習接受別人的道歉,而道歉的人也學習體貼對方的感受。此外,中班的孩子也能學習看事情背後的原因與心意,看到對方的好。例如:阿媽來家裡玩,要挪出一個房間給阿媽住;如果孩子抱怨阿媽來我們就要擠在一起,這時就該引導孩子:「阿媽太想你,所以就來看你囉!」
如何引導上小學的孩子感恩
進入學校以後,孩子已經發展到具體運思期,能夠體認自己做什麼事,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當上學爬不起來,或拖拖拉拉,爸爸送孩子上學要冒著飛車和自己遲到的危險。這時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他自己的責任,應該要感激爸爸帶他,而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一切。孩子學會感恩現在擁有的東西,才不會老覺得欠缺,不能滿足。
教導時機也很重要。在正向情緒之下才有學習效果,例如:孩子表現不好時(考試考不好,或做錯事),爸媽一面打罵孩子,一面訴說自己辛辛苦苦為了誰,這時,因為打罵帶來的是負向情緒,孩子也就無從體會爸媽的辛勞與付出,留下的多半是身上的痛、內心的憤怒、羞愧或不服。善用教導的情境還可效法國外常見的讓孩子跟到爸媽上班的場所參觀,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具體看到爸媽上班時的行為,而不只是看著爸媽拎著筆記型電腦或工具箱出門,晚上又回家了。
繳不起學費的孩子
『一個退休校長的感慨』─邊緣視角系列之20轉載於:「一個小學退休校長的感慨」陳木城
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30年,一直都在偏遠小型學校服務,每年開學學校都會遇到繳不起學費的孩子,很多人都會說:不會吧!小學學費也不過2-3000元吧!事實上,我發現除了學費,還有整學期的午餐費(700*4.5=3150) 再加上課後輔導費(低年級每月1000*4=4000)總計約9000元,如果一家有三個小孩,就需要25000元左右,(中高年級的課輔費較少,依照九年一貫課程計,低年級有三個半天空堂,共有12節,中年級有兩天下午半天,每週八節節,高年節沒有半天課,有四天課後留下來4*2=8節,我們學校中高年級全學期收1500--2000)
這個數目對許多家庭是ㄧ時付不出來的,學校為了方便,午餐費和課輔費都一次收齊,其實是可以每月分開收,可是一些老師說這樣太麻煩,希望開學一次收完,交給總務主計入賬。常常,有些班級少數同學無法完成繳費,總務處主計人員開會點名催繳,造成班級老師的壓力,有些老師就會因此以不屑的口氣責備學生:「為什麼還不繳費,你家這麼窮啊!窮也要讀書啊!班上同學都繳了,就剩下你呀!叫老師怎麼結帳,不要一顆老鼠屎,害了一鍋粥,本來我們班是最快的,就因為你!明天叫你爸爸媽媽來學校一趟,當面跟老師說明。」
後來我擔任校長,每學期都特別交代老師,注意繳不起學費的家庭,要主動告訴他們,午餐費和課輔費可以分期繳納,學校設有仁愛基金,可以接受申請借貸或全額補助,等有錢或申請了社會團體補助再還錢,我也先募了20000元基金,後來我自己再捐出五萬元備用,到我校長退休,這筆基金還沒用完,因為大部分的家庭都會自動還錢,真正需要全額補助的並不多,他們都知道這筆基金是用來濟急的,每學期都可以幫助很多家庭度過難關。
我有許多這樣的故事,退休後一直要把它寫下來,因為許多學校,只想到行政的方便,最
近政府還時興銀行繳款,要求家長開學前到銀行繳學費,理由是:
一、學校財主單位認為這樣省事,不必再開學收費時天天要抱一大堆錢,怕出錯要賠。
二、有些老師要贊成要這樣做才便民,以免學生帶錢來學校搞丟了,或是被騙。
三、有些老師收費收到假鈔,倒楣認賠的,更是支持贊成,說這是學校行政改革的德政。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覺得這樣還好。可是,學校試辦的第一年,我就特別到處巡視,發現有兩位阿嬤,帶著繳費單和錢來學校替孫子繳費。
老師說:「阿嬤!你要到農會去繳啊!」
「可是,我都把錢帶來了,老師就替我收了吧!」阿嬤哀求的說。
「我不能代收,我們老師不負責收費。」老師一邊忙著處理班務一邊回答
「那也安呢? 還要我去農會,怎麼去呀!」阿嬤面有難色的說,因為去農會還要搭車,而
我們山上的班車是ㄧ天三班。說著,老師揮揮手指著辦公室說:
「我在忙啦! 哪無,你去辦公室問總務處的人。」說著,老師匆匆走了。
阿嬤纂著錢,和皺皺繳費單,到了辦公室,辦公室的人都在忙,他就問門口的幹事,幹事頭也
不抬的說:「這是規定,我們都不能收。」
兩個阿嬤都很困惑,站在辦公室門外不知如何是好,他們也不懂得要找校長。等我走過來,向他們問候招呼,知道他們的問題,心裡很失望,學校行政人員怎麼這麼沒有愛心,覺得自己真是領導無方,跟他們說:
「安呢啦! 農會無遠,我載你們去繳,十分鐘就回來了。」
「少年啊!安呢感好勢?」
我載他們上車,告訴他們有事可以找校長,他們說:
「有聽說來了一 個年輕校長,可是我也不認識,人家校長那麼忙。」
後來,他們知道我是校長,ㄧ直謙虛說:「勞力!勞力!校長這麼好,謝謝喔!」
我講這一段故事是要告訴大家,有太多行政措施其實是很本位自私的,行政人員也常常是沒有愛心的,沒有熱誠。我常常為老師和學校工作人員的愛心指數感到失望,對於充滿愛心,無怨無悔的老師則由衷感佩。
在我在任四年中,後來學校蒸蒸日上,連獲全縣性、全國性大獎,擠身為全台灣五大名校之ㄧ。主要的是四年中這種沒有愛心的老師職員慢慢調走,有愛心肯對孩子付出老師,我暗中苦苦慰留,勸大家留下來真真正正的做了一些事,開發了許多有趣的課程。而我後來還是堅持急流勇退,不接受慰留,毫不留戀的光榮退休,除了個人生涯規劃,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個體制內還有太多沒有愛心的人,其中有校長,有老師,有我的行政長官,也有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教授專家。我懷疑:有太多不適合作教育工作的人,他們之所以會到學校或教育工作,好像只是為了一個職位,為了領一份薪水,或是為了他們未來的發展,不是為了教育,不是為了孩子。
這種感覺讓我深深感到寂寞和心涼!
新的學期又快要開始了,我不希望那些可能一時繳不起學費的孩子,都不要再受到屈辱和傷害,也希望學校人員,行政人員,社會公益團體,多多幫助這些家庭和孩子,而且最好的救助要在開學之前做好一切準備,而不是開學後才慢慢接受申請,到了孩子或家庭往往都已經學期快結束了。退休後,協助許多公益慈善性基金會,,發現許多慈善團體其實不夠了解學校,不知道孩子的困難,往往是等孩子都吃飽了才把救濟的便當送過來。
我是ㄧ個小學退休校長 陳木城
留言列表